膜过滤
在过滤质量浓度大于约1%的高浓度料浆时,如果膜的实际开孔足够小,在其表面可能形成一个固体颗粒沉积层,或者,在膜表面形成一个组合的沉积过滤层。进一步的过滤发生在新形成的沉积层上,且后续的过滤行为可能仅依赖于此沉积层。该层可称为“动态层”或 “次生层”膜。
然而在膜过滤中,动态一词也用于表示具有可移动过滤面的一种过滤器。动态膜这一概念不能用于在沉积层上的膜过滤,此沉积层与带支撑材料的次生层膜所处的位置相同。在这种条件下过滤时,原来的膜在维持过滤上可能只扮演一个小角色,此效应如图10-11所示[Raasch, 1987丄细小的地面石灰岩颗粒的悬浮液,其体积浓度为2%,平均颗粒直径为4印n, 用名义孔径为0. 2微米的聚合物膜以及两个孔径分别为25微米和42微米的筛板进行过滤。用筛板过滤时,最初的渗透液是浑浊的,但在40s之后,所有使用的过滤介质的渗透液澄清度和渗透通量没有什么差别。虽然粗大网眼的孔径比颗粒粒径约大一个数量级,但是2%的体积浓度足以在网眼上形成架桥,构成次生层膜。这是体现次生层膜效应的一个显著 的实例,同时也表明了次生层膜如何在错流过滤中控制过滤性能。在错流过滤中,颗粒分离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效应[Tarleton和Wakeman, 1993]。错流速度的增大可引起更多的粗大颗粒从沉积层移走,膜上剩下的小颗粒便形成了更薄的一层滤饼。在次生层膜过滤中,此种分离可以导致颗粒浓度降低,且沉积下来的颗粒粒径必然符合能形成次生层膜的要求。因此,形成次生层膜所必需的条件是实现在粗大孔径上的架桥,而这种架桥是错流速度、膜支撑和悬浮液颗粒粒径分布的函数。